最新资讯
2026:城市空中交通(UAM)商业化元年在CES Asia启幕
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的展台上,一架可搭载四名乘客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。这架来自国内创新企业时的科技的E20 eVTOL,以其独特的倾转旋翼设计和出色的性能参数,成为展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这款飞行器已经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,标志着城市空中交通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。
"这不仅是产品的展示,更是一个全新产业开始的宣言。"展会组委会负责人指着正在布展的飞行器说道。据他透露,本届展会的城市空中交通展区面积较去年扩大了三倍,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0%,这个数字背后是整个产业即将爆发的明确信号。
技术的成熟为商业化铺平了道路。亿航智能的EH216-S型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获得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,并开始在广州、深圳等地开展商业化试点运营。"我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,在至少五个城市开通常态化飞行航线。"亿航智能副总裁透露。
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同样令人鼓舞。深圳市率先发布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规划,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1200个起降点,并完成全市范围的通信网络覆盖。"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支撑万架飞行器同时运行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。"深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。
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本届展会的另一大亮点。多家企业带来了经过验证的运营数据和收益模型。小鹏汇天展示的"空中出租车"服务方案,单程票价预计控制在200元以内,这个价格已经接近高端网约车服务的水平。"我们相信,通过规模化运营,这个价格还能进一步降低。"小鹏汇天总裁表示。
政策的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今年以来,民航局陆续发布了多项适航审定新政,大大缩短了飞行器的取证时间。同时,六个试点城市的空域管理改革,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商业化运营扫清了最后障碍。"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全新交通时代的开启。"民航局相关专家评价道。
资本市场的热情同样印证了行业的升温。据统计,2025年城市空中交通领域融资总额突破500亿元,同比增长120%。"我们看好这个赛道的发展前景,特别是那些已经获得适航认证的企业。"红杉中国合伙人表示。
国际企业的积极参与凸显了市场的全球化特征。德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航空材料解决方案,日本企业展示了精密制造技术,美国企业则推出了创新的运营管理系统。"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宝贵机遇。"一位国际参展商坦言。
展会的专业观众构成也反映了产业的成熟度。截至目前,预登记的专业观众中,来自航空运营、城市规划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占比显著提升。"这说明城市空中交通正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。"展会负责人分析道。
随着开展时间的临近,这场展会正在成为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在这里,参观者不仅能看到最新的技术成果,更能感受到一个全新交通时代的到来。从飞行器制造到运营服务,从基础设施到政策环境,城市空中交通的商业化条件已经成熟。
对于参展企业而言,这既是一次展示实力的机会,更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节点。在这个商业化元年的起点,谁能率先布局,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。2026年,必将作为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元年载入史册。